【佳作八】  
愛的穀粒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作者 林美花

        走逛賣場,東西雖然應有盡有,但消費型態悄然改變,例如:包裝米雖然愈來愈精緻,但包裝量愈來愈趨於小包裝;電鍋的大小,因應家庭成員結構的變少,器皿隨之愈來愈迷你;也許文化交流的豐沛,飲食內容豐富廣泛了,米食的需求卻減少了;以前吃飯配菜的習慣,曾幾何時,已養成吃菜配飯了……

        有個女孩,媽媽因忙請她幫忙洗米,她竟用沙拉脫「洗米」,還「理所當然」的問:「洗碗都用沙拉脫洗,為什麼『洗米』不可以?」……飯少吃了,連洗米的基本能力,竟也消失得令人意外!為了讓孩子有正確認知,及生活能力的基本學習,老師們安排了一連串「愛的穀粒」的學習課程!

        自然課有關水生植物的稻米觀察外,如何淘米做飯?視為生活重要知識與技能,所以,親自操作來體驗學習──

        介紹米食所包含的營養成分後,4杯米有1斤重,一杯米約2碗飯的概念,可以融入高年級數學比例的教學;米、水的多寡如何影響乾軟飯的口感,除了量杯可以運用,如何手測或目測水量,也是重要的經驗傳承;再請家長配合,讓孩子帶相關器皿,孩子可以在教室裡現場淘米、炊煮;經過不了多久,孩子們會意外的驚呼──飯好香哦!飄出的米香,就開始吸引孩子的食慾!

        把飯鋪平,再添加各自喜好的配料,例如玉米、菜脯、火腿或肉鬆等,捏成一團壓實,就是飯糰,技術上不難,低年級的小朋友就可以操作了。雖然造型不見得精美,但一定會很有創意,孩子因為是自己手做,個個吃得飽足歡喜;

        抑或者,把飯拌入適量的壽司醋,準備筆捲、海苔片、蛋絲、火腿條、小黃瓜條,加點沙拉或肉鬆等,捲滾成條,是會是令人有成就的れゆウゆ壽司哦;

        再新潮一點的,用大瓶蓋壓出米模,略乾煎讓米模定型,加上合口味的配料,組裝成米堡,也很討喜ㄋㄟ;

        生活即是教育。教學過程中,讓孩子知道汗滴禾下土的得之不易,進而懂得惜福愛物;除了自己享用,還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,要將成品與父母師長分享;整個「愛的榖粒」的活動,會因為親近米食,而多一項技藝。期盼孩子們,能因為老師們用心的傳承,在生命中種下「重視米飯不偏食」的正確觀念!

 
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