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佳作十二】  
我愛米食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作者 許秋珮

        米食,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。愛米食,我,有嗎?

        我的爺爺一生務農,爺爺的農田是因為政府375減租和耕者有其田的良策,再加上爺爺勤奮種田,故擁有不少的自己的田。雖然田不少,但爸爸選擇上班,因此,年紀小小的我們,也就開始接觸和幫忙農事了。

        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過程下,農人終日忙碌。當爺爺和鄰居們細心又熟練地把秧插在田裡沒多久,就輪到我們這些小幫手下田幫忙拔雜草的工作了,除去一畝又一畝田裡的雜草,雖然能力有限,但幾天下來,還是會腰痠背痛,但這都不是讓人無法忘懷的苦事,令人心驚膽顫的是在田裡會吸血水蛭 ,一想到就起雞皮疙瘩,每走一步就害怕會看到牠,但又不能不走,真是驚魂加夢靨一場。

        稻苗在爺爺細心又勤奮的照顧下,一天天的長大,不知不覺中,一粒粒結實纍纍的稻穗,已成為爺爺滿足的笑容!接著是迎接歡喜收割的日子了,大人們忙著割稻,打稻穀…我們也不遑多讓,要撿拾漏掉的稻穗或在人力車的後面用力推,把打好的稻穀載到家裡的曬穀場,準備曬稻穀。可能是稻穀有毛毛的,加上小孩子也不會有特別穿什麼衣服下田幫忙,所以這個收成工作總讓我覺得全身都癢癢的,總要癢個好幾天才能度過這感覺。

        農事絕大部分是男性的工作,但到了曬稻穀這事,就完全是女性的事了。曬稻穀基本上是奶奶和媽媽在做,但當她們沒空或我們年紀越來越大時,我們可就變成曬穀主力軍了。這工作基本上是乖乖地待在家裡,因每到一定時間就要幫稻穀翻翻身,均勻曬到太陽,到了傍晚,要全部收成幾大堆,還要用稻草蓋上來保護,曬穀就這樣反反覆覆曬太陽,直到大人們覺得可以為止。

        至於田裡的稻草,經過一段時間的日曬後,爺爺就會把大致的量綑在一起再綁成一大捆,方便拖行和堆疊。我們的事就是把爺爺已捆好的稻草拖到爺爺指定的位子,集中起來,然後,爺爺把每捆稻草疊好,並一層一層往上疊,最後,疊好的稻草就像一個稻草屋一樣有趣。

        兒時以及青少年時期農事幫忙的點點滴滴,至今令人難以忘懷的是驚心膽戰的回憶,也在辛苦幫忙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「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」的心路歷程。但離感動卻還有一段距離,直到我看了這部台灣米微電影「阿嬤的米滿人生」,失智的阿嬤即使不記得回家的路,忘記自己孫子名字等等,卻知道台梗九號米最好吃,叫得出來滿桌的米製品,也知道菜頭粿是自己最愛吃的,阿嬤對於稻米的牽絆和依賴,讓人十分動容。

        爺爺一生為農事忙碌,在人生的最後幾年,也是得到失智症。在家裡,爺爺總是默默地不麻煩別人,媽媽一旁的照料,都讓他覺得過意不去。當他想出去走動走動時,爺爺總是會走往田裡去,每每看到爺爺望著稻田的臉龐,我總是解讀不出來。原來,米不僅是我們的糧食,更是承載一家人緊密關係的維繫。米食,是簡單的幸福;米食,是感情的寄託,我讀懂了爺爺的臉龐。一直以來我喜歡吃飯,也喜歡吃米製品,而現在的我,可以大聲回答「我愛米食!」

 

 

Back to Top